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发布时间:
2023-06-13
来源:
作者: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它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它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
心脏骤停的病人在4分钟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有一半可能性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后几乎无存活的可能。”一旦发生心脏骤停,能不能挽救生命,很大程度取决于“黄金4分钟”内能否及时施救。近年频发猝死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公共场所AED的缺失之痛。“如果使用AED,一般都会有一定的顾虑,一旦出了问题,人没救过来,会不会导致民事纠纷承担法律责任?”民法总则第184条明确提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而今年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再次明确了此项规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AED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整个社会体系,是大众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急救文化的形成,社会急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我国部分城市已发布相关管理办法,标志着政府正从制度层面建立并倡导公共场所AED救助的普及化趋势。